首页 政务公开 政府信息公开 政策法规 政策解读 管委会发文解读
标题: 关于印发《淄博文昌湖省级旅游度假区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的政策解读
索引号: 11370300569044075u/2022-None 文号: 无〔2022〕19号
发文日期: 2022-08-29 发布机构: 淄博文昌湖省级旅游度假区管理委员会
有效性: 有效
  • 标题
  • 正文
  • 手机
  • 附件

关于印发《淄博文昌湖省级旅游度假区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的政策解读

发布日期:2022-08-29
  • 字号:
  • |
  • 打印

关于印发《淄博文昌湖省级旅游度假区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的政策解读

 

一、文件名称

淄博文昌湖省级旅游度假区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淄博文昌湖省级旅游度假区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二、起草时间:

2022年8月17日

三、起草背景

当前国内外产业发展环境正发生深刻变化,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兴起,世界经济从工业经济向新经济转变,创新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经济新常态下结构调整与规制变化推动产业发展方式转变,城市群、都市圈等区域协同战略持续推动产业结构协同联通发展。面对新的发展环境,文昌湖区要主动把握新经济发展方向,紧抓山东省、淄博市推进新旧动能转换机遇,以文旅健康、数字创意、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为突破,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科技产业,塑造文昌湖区产业竞争优势,构筑鲁中极具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

四、主要内容:

淄博文昌湖省级旅游度假区产业发展规划》共分为七大部分,分别为淄博文昌湖省级旅游度假区产业发展规划发展基础发展战略产业空间布局大力发展新型消费业态、前瞻谋划区域重点产业、推动传统产业数智化升级、产业发展关键举措

具体措施:

一、发展基础

(一)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文昌湖区加快疏解落后产能,传统产业不断转型升级。“十三五”期间,文昌湖区累计取缔重污染企业114家,关停“散乱污”企业533家,整治提升企业433家。传统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能力显著提升,金属表面处理产业、机械制造业等传统产业创新能力增强,创建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家,高新技术企业13家,市级以上创新平台10家。2020年,丰雁电子、澳丰电子、大亚机械、大亚机电、大亚海洋装备等企业营业收入均保持了20%以上增长。

(二)新兴产业项目加速招引落地

“十三五”时期,文昌湖区加快部署新产业新业态,文化旅游、医养健康、科技创新等重大产业项目加快引进布局。齐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项目建设有序推进,书院酒店、度假酒店、特色餐饮、文创购物等要素供给完备,打造经典文化旅游度假圣地;智慧云仓冷链物流港、现代医药物流产业园等物流产业项目加快对接落地;齐鲁科创大走廊文昌湖产业园、高创智能装备产业园等科技创新产业园区项目建设加快部署实施。“十三五”期间,文昌湖区累计实施市、区重点项目69个,总投资达到187亿元。

(三)地缘优势明显便利创新资源承接

文昌湖区毗邻多个创新资源密集区,西沿齐鲁科创大走廊可深入济南市章丘区科技创新资源聚集地、章丘区大学城,区域内集聚了中国重汽、博科生物等大批规上企业,哈工大机器人(山东)科创中心等平台,山东财经大学、齐鲁师范学院、山东电子职业技术学院等13所高校及多家科研院所。北部毗邻周村区大学城、新经开区,东部经胶王路与淄川区山东水利技师学院、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相连,在科技创新、产业协同、校企合作方面具备较大的发展潜力。

(四)生态优势为项目落地提供环境保障

文昌湖湖面面积约8平方公里,湖区沼泽、湿地面积18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到32%,绿化覆盖率达到70%以上,空气质量优良,空气湿度常年保持在60%左右,生态宜居优势显著。绿化建设和景观打造成效显著,萌山公园、环湖公园、沙滩公园、范阳河湿地公园等独具魅力的城市公园建成开放,多层次全域公园化框架基本形成,周末、节假日吸引游客超过万人。文昌湖区位于淄博市几何中心位置,构建了通达周边城区的高效、快捷交通体系,胶王路西接济南经十路,滨博高速穿境而过,联通济南、潍坊、滨州、莱芜等地市的主要交通路网便捷顺畅,具备连通全市、辐射鲁中的良好区位条件。

二、发展战略

(一)总体思路

紧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历史机遇,把握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新型消费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机遇,紧扣山东省做强做优做大“十强”现代优势产业、淄博市打造“四强”产业和“四新”经济高地的发展导向,以济淄同城化先行区建设、周村文昌湖融合一体发展为契机,立足文昌湖区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持续推动传统产业向智能化高端化迈进,以“新型消费布局提升、新兴产业融合培育、传统产业数智化升级”为发展路径,着力构建“3+2+1”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建成高质量产业发展引领区,助力文昌湖区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文旅科创新城

(二)发展原则

面向未来,创新发展。将科技创新作为引领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超前布局新兴产业,培育未来产业爆发点。持续汇聚高端创新要素资源,加强创新主体培育,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相结合,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能,培育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聚焦特色,错位发展。立足文昌湖区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集中优质资源发展主导产业,打造文昌湖区“特色”产业和“标签”产业,着力提升“3+2”主导产业知名度和显示度,兼顾传统产业数智化发展,实现由单一的生态旅游型经济向多元化、现代化产业体系转变。

统筹协调,联动发展。紧抓省会经济圈一体化重大机遇,主动对接、服务和融入济南产业创新高地,积极开展与周村区、张店区、淄川区等地的协同联动,在更大范围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体系深度融合,实现产业互补、协同发展。

(三)发展定位

文化旅游产业名城。打造集文化体验、休闲观光、康养度假等功能于一体的文化旅游核心区,铸就齐文化“圣地”品牌。充分彰显历史人文风貌魅力,全面提升文化创新能力和文化服务能力,持续扩大文化旅游品牌影响力,争取建成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鲁中科技创新高地。充分发挥济淄一体化桥头堡作用,强化济淄两地在制度、政策、市场等方面的协同,高标准打造齐鲁科创大走廊,协同推进研发创新、成果转化、创业孵化、人才培育,打造具有影响力的鲁中科技创新高地。

新经济发展活力区。立足文昌湖区生态高地、和谐宜居优势,加快吸引创新型、创意型人才集聚,持续壮大新经济企业队伍,推出新经济应用新场景,打造新经济产业新赛道,构建充满活力的新经济氛围,将文昌湖区打造成为淄博市新经济发展活力区。

三、产业空间布局

科学规划、全面统筹文昌湖区各类用地,强化产业承载功能,实现空间资源统筹利用,打造“一核三带四组团”层次分明、点线面结合的产业空间格局,着力提升各板块发展能级,强化板块功能联动,促进区域产业协调发展。“一核”即产业服务辐射核。“三带”即产业培育带、创新发展带和环湖活力带。“四组团”即文旅康养组团、智能制造组团、产业创新服务组团和科教生活组团。

 

1 文昌湖区“一核三带四组团”产业空间格局

四、大力发展新型消费业态

(一)文化旅游

1.打造齐风胜境文旅度假区

全力推进齐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齐风胜境项目建设,打造“稷下学宫、文旅小镇、主题娱乐、经典演艺、度假群落、景观环线”六大产品体系,建成以齐文化传承创新转化为核心,融合文旅目的地各要素为一体的齐风胜境。其中,稷下学宫以“一堂一廊一馆一厅一苑”为主题空间,打造综合性文化殿堂;文旅小镇以国市、手工业作坊、国民乡居为三大功能,重点建成文旅商融合的情景式“立体长街”;主题娱乐聚焦“姜太公”轴心IP,打造活化齐文化群像式IP的乐土;经典演艺重点策划水陆结合的高科技夜游演艺盛宴;度假群落重点打造以齐韶雅乐为核心的艺术精品酒店和以扁鹊医学理念为核心的养生度假酒店;景观环线重点发挥水湾环境优势,打造水-岸-桥相映成趣的特色滨水游赏环。

2.积极发展农业旅游项目

依托本地食用菌、文昌大红桃、文昌大酥梨、文昌金小米、草莓、葡萄、猕猴桃等特色农产品资源优势,打造集观光游览、科普教育、农产品加工过程体验为一体的农业旅游线路。引导农家乐、民宿健康规范发展,提升游客在服务项目中的参与性,在提供餐饮、住宿服务的基础上,凭借农村民俗古迹、地方人文历史、乡村居民建筑等,开发农耕展示、民间技艺、时令民俗、节日庆典等多样化服务项目,彰显农业休闲观光的文化内涵。

3.推动研学旅游业态发展

依托文昌湖区自然人文资源,设计多样化的精品研学线路,开发科技创新、农业现代化、历史文化等系列主题研学课程,打造集文化体验、知识普及、娱乐休闲、亲子互动于一体的新型研学旅游产品。积极对接周边市区中小学,开展校外课堂、大自然课堂、冬夏令营等校外教育活动,拓宽文昌湖区研学旅游资源辐射半径。

4.打造夜间旅游精品品牌

创新推出夜间特展、沉浸式演艺、串场夜游、光影集市等深度体验项目。创建夜间文旅消费聚集区,依托文化街区、休闲广场、城市公园、重点商圈,探索引入剧院、美术馆、商业性画廊等配套设施,促进深夜影院、深夜书店、音乐俱乐部、驻场秀、实景演出、街头艺术表演等夜间文化娱乐业态的有序发展。

(二)医养健康

1.着力推动医药物流发展

积极推进现代医药物流产业园建设,集聚医药、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药品现代物流等企业,建设医药物流中心,完善常温库、低温库、配送中心、冷链设备等相关配套设施,构建储存、保管养护、转运、包装、商品配送于一体的医药产品流通体系。建立医药物流追溯体系,加强医药产品生产企业、医药产品批发零售企业、药品现代物流企业、医药物流中心及医院等的物流追溯管理系统建设,规范医药产品生产、运输、分销、终端使用各环节等信息生产管理,实现药品流通全流程可追溯。完善医药冷链物流网络,加强医药物流中心与冷链末端的无缝衔接,鼓励发展多温共配、接力配送等模式,探索发展超低温配送,构建广覆盖、高效率、低成本、安全可靠的医药产品冷链物流网络。

2.深入发展健康管理服务业

推动健康管理机构专业化发展,采用先进的技术设备和手段,着力引进和培养一批健康管理师、营养师等从业人员,建立健康管理的专业人才队伍。发展系统性健康管理服务,积极拓展健康监测评估、咨询服务、调理康复和保障促进等多样化的健康服务内容。规范健康管理服务行业标准,严格准入管理,保证健康管理产业发展的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科学化。

3.积极培育康复医疗新业态

把握当前康复医疗消费者群体需求,重点围绕术后患者群里、老年人群体、慢性病群体、残疾人群体、儿童康复群体、产后康复群体等开展针对性服务。支持在神经康复、骨与关节、心脏康复等领域设立知名专科医疗机构、康复专科医院。针对身体功能残疾、脏器功能障碍、生理/病理性老化等老年病患群体,积极发展机构康复、社区康复和居家康复服务。鼓励儿童康复服务模式创新,积极引进体系化的儿童康复技术和成熟的运营管理模式,探索以“医教结合”为中心,为儿童康复群体提供“康复+教育”综合服务。

4.加快发展健康食品产业

发展以药食同源为特色的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保健食品和新产品,鼓励企业加强技术攻关,为健康食品产业化发展提供科技支撑,推动食品工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建立全链条食品安全风险管控,严格把控食品质量,提升食品安全的风险管控能力。加强健康食品品牌建设,增强自主品牌的管理、营销、维护等能力。

(三)新型商业

1.文娱时尚消费

建设都市文博区,积极引入剧场、影院、美术馆、图书馆、博物馆等多层次文化空间,形成独一无二的城市文化片区,成为辐射鲁中地区的城市文化公园。打造时尚体验区,定期举办电音节、音乐节等演出活动,推出实体店艺术展、主题快闪店、品牌跨界设计和联名产品发布会等活动。布局新型商业综合体,强化娱乐消费、艺术展览、科技交流、运动消费等个性化体验功能,积极引进轻奢品牌、快时尚、潮牌、国民品牌、运动品牌等购物业态,引入文创品牌、特色餐饮、亲子娱乐、健身运动等其他业态,通过统筹不同类型的业态组合和配比,形成有较高昭示度的商业综合体形象品牌。

2.信息体验消费

积极发展集展示、体验、销售、培训于一体的沉浸式消费体验中心。聚焦智能眼镜、智能手表、智能耳机等终端设备,智能家电、智能家具等智能家居产品,5G视频通讯终端、5G+AR/VR设备等5G产品及服务,全息影像、消费级无人机、车联网设备等,推动新型信息消费产品和服务发展。推广应用无感支付、无线支付等新型支付手段,培育信息消费新业态,丰富信息消费体验。

3.新零售体验消费

建立多层次消费场景,率先布局一批自助售货机新零售终端,满足100米以内即时性消费需求。引进无人便利店和新物种超市,分别满足1公里、5公里以内消费需求。鼓励本地零售企业通过自营直采、ODM、自建物流等模式提高供应链效率。支持供应链管理服务企业发展,通过整合上下游供应商资源,缩减流通环节的经销商数量。推动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服务,为消费者提供定制化增值服务,通过供应链数据化改造,实现C2B或C2M模式。

五、前瞻谋划区域重点产业

(一)数字创意

1.数字创意技术与装备制造

加强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通用型技术在数字文化创意创作生产领域的应用,推动新产品开发和应用服务创新。积极发展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全息成像、裸眼三维图形显示(裸眼3D)、超级感知、交互娱乐引擎开发、文化资源数字化处理、互动影视等领域的先进技术开发与数字装备制造,提高传播服务设备发展水平。支持超感影院、混合现实娱乐、广播影视融合媒体制播、艺术智能设计与创新、动漫游戏交互、数字演艺等领域装备研发。

2.数字文化创意活动

支持知识服务、短视频、直播、数字音乐、网络文学等内容创作、分享类企业发展。鼓励围绕本地特色文化元素创作出适应新媒体、新受众的原创文化作品,塑造城市文化IP。支持动漫游戏产业发展,优先布局电子竞技游戏和VR、AR游戏,引进全游电竞馆、游戏发布展览、体验中心,逐步建立涵盖动漫游戏研发商、运营商、发行商、销售商在内的产业生态体系。提升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新媒体传播领域的应用,创新内容创作和传播方式,培育融合发展新业态。

3.创意设计

强化工业设计在价值链提升中的先导作用,推动工业设计在企业产品设计、系统设计、工艺流程设计、商业模式和服务设计中的应用。推动工业设计与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虚拟仿真、智能控制等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积极发展智能化设计、个性化定制等设计新模式。依托全市服装、陶瓷等产业基础,鼓励特色文化元素、传统手工艺与创意设计、现代科技、时尚元素相结合,大力发展创意设计产业。

(二)现代服务

1.现代金融

产业金融。支持金融机构利用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建设供应链金融数据信息平台。引导金融机构围绕供应链中核心企业,管理上下游中小企业的资金流和物流,通过立体获取各类信息,将风险控制在最低。

科技金融。积极发展创业风险投资、科技小贷等科技金融业态。支持金融机构开发科技型中小企业履约保证保险、首台创新产品保险、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专利保险等创新型产品,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务。

2.科技服务

知识产权服务。积极引进知识产权申请、咨询、培训、分析评议、导航、预警等相关服务机构,增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管理能力。鼓励本地企业进行商标注册、专利申请等工作,引导企业丰富商标内涵,培育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

创业孵化服务。加快引进市场化孵化器运营商,提供“基础服务+增值服务”的协同支撑孵化体系。支持第三方专业机构建设商业模式实验室等新型创新创业服务机构,为创业企业提供商业模式概念验证服务。

技术转移服务。积极引进从事技术交易、技术评估、技术投融资等活动的技术转移服务机构。鼓励技术转移机构创新服务模式,为企业提供跨领域、跨区域、全过程的技术转移集成服务,推动技术转移服务机构从“点对点”服务向综合服务模式升级。支持建设中试基地,开展科技成果成熟化、工程化、产业化试验。

检验检测认证服务。重点围绕智能制造、数字创意、食品安全等领域的检验检测需求,吸引知名检验检测机构在文昌湖区搭建检验检测服务平台,建设一批面向新标准、新产品、新业态的开放型检验检测机构。培育发展“互联网+”检验检测服务,搭建线上服务平台,健全信息发布、服务撮合、远程服务功能,提供“一站式”服务。

3.现代物流

智慧物流。稳步推进现代医药物流产业园项目建设,建立医药品智能仓储和智慧物流产业化基地,配备自动化药品配送线,全面打造5G+智慧医药物流平台。支持物流企业搭建智能仓储系统、智能运输系统等,发展自动化分拣线、物流机器人、无人机等智慧物流设备,推动商品的存取、搬运、拣选、运输等流程实现自动化、智能化。

冷链物流。聚焦新鲜果蔬、药品等需要特定存储环境的产品,打造“仓储+设备+供应链”冷链体系,重点发展冷链加工、仓储、配送等,促进冷链物流与本地农产品供应链融合发展。推进智慧云仓冷链物流港项目建设,建设东南亚农林产品和进口精品水果储运加工展示区、出口精品国产水果储运加工展示区、配套大型恒温冷库储存转运区、综合检验检疫服务中心、农产品跨境电商交易区及配套商务区等。发展制冷预冷、保温保鲜等技术,布局发展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节流阀等冷链设备。

4.信息技术服务

工业互联网。着力引进国内技术水平领先的通信设备提供商、工业互联网服务商、系统集成解决方案商、云服务商等企业,重点开发包含先进技术研发、新型产品创新、制造转型升级、市场资源对接、安全运营检测等服务的协同研发平台、协同制造平台、信息交易平台、数据集成平台,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

应用软件服务。以“应用需求”为导向,积极发展企业管理软件、信息检索和翻译软件、多媒体软件、网络通信软件、游戏动漫软件、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等通用应用软件,重点推动工业软件、政务软件、交通行业软件、医疗行业软件、教育行业软件等行业应用软件发展。

新型信息技术服务。围绕信息系统集成服务、物联网技术服务、信息处理和存储支持服务、信息技术咨询服务等领域集聚一批优势企业,打造企业、技术、政策高地。加快生产制造与信息技术服务融合,依托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促进智能终端与应用服务相融合。

5.高端商务服务

总部经济。高标准规划建设总部商务楼宇,积极对接济南、北京等地区,重点引入区域型总部、二级总部机构和具有新金融、新商务、新零售、新服务、新消费等创新型业务的准总部企业。

高端会展服务。推进会展场馆及配套设施建设,支持运营机构提升服务水平。重点引进一批服务水平高、核心竞争力强的专业会展企业,探索“一展两地”等方式与济南国际会展中心、淄博会展中心合作。谋划打造5G示范应用成果展、智能制造展、医疗健康展等一批品牌专业展会,运用人脸识别、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等科技手段,整合提升数字化服务功能。

专业商务服务。积极发展会计、法律、人力资源等专业商务服务业,着力为重点企业和总部企业提供优质的专业服务。联合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探索建立文昌湖区人才交流服务综合平台,建立健全专业化、信息化、产业化的人力资源服务体系,满足区域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

六、推动传统产业数智化升级

玻璃机械鼓励嘉丰玻璃等企业深入实施“智能+”技改工程,推动生产方式向柔性、智能、精细转变。围绕高速灌装、轻量化、特殊形状等高端产品,加强玻璃机械自主开发能力,重点发展自控、智能、多组、多滴行列机。压力机械。以高精密、高效化、柔性化为方向,鼓励铭仁机械等企业,结合本地汽车零部件企业发展需求,提升发展同步控制技术、伺服驱动技术,重点发展数控电动螺旋压力机、伺服压力机、多工位压力机等压力机械。工业机器人。加快发展系统集成和应用,重点发展拣选、装配、焊接、喷涂机器人等系统集成,拓展工业机器人在金属加工、物流、餐饮等行业的应用。配套发展本体制造,重点发展多关节机器人、平面多关节机器人、直角坐标机器人等机型。汽车零部件。加快汽车零部件企业集聚,提升发展线控底盘、铝合金控制臂、副车架等轻量化零部件,发展驱动电机、电池盒等电气化零部件,布局发展车载信息娱乐系统、车载摄像头等智能化零部件。金属磨料。依托大亚金属等本地龙头企业,重点开展混合金属磨料、海绵磨料、低贝混合磨料等尖端产品研发,推动传统磨料企业向提供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表面处理整体解决方案商转型。非金属磨料。鼓励山东淄川特种耐火材料等企业与科研院所共同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开展节能环保低碳高温新材料技术、耐火材料绿色生产技术等研发。加大非金属磨料企业清洁化生产改造力度,积极开展智能化、信息化改造。

七、产业发展关键举措

(一)建设四大支撑体系

建设资源配置体系,建立健全“产业+空间+政策”三位一体资源要素配置机制,实现重点产业项目、高品质低成本空间和资金扶持、人才服务、快速审批通道等“政策包”的一体化配置。研究低端存量资源退出、置换机制,引导更多腾退、闲置空间资源向新兴产业、高效益产业倾斜。建设产业创新体系,争取“齐鲁干线”量子通信地面站、国家产业算力中心、产业数据中台等重大科学装置在文昌湖区落地。主动对接济南长清大学城、章丘大学城等高校院所资源,鼓励其在文昌湖区建设研发机构或是分支机构。建设金融服务体系,探索“科创企业+银行+投资机构+担保机构”新型融资模式,引导金融机构在文昌湖区设立科技支行、科技信贷事业部、科技金融中心,鼓励银行和专营机构开展机制创新和产品创新。建设精准招商体系,搭建招商信息平台,针对产业发展方向和产业链薄弱环节,建立完善政策库、载体资源库、项目库、企业库等专业信息数据库和全市招商地图。探索平台招商、产业链招商、人脉招商、以商招商、定点定向招商等招商模式。

(二)实施四大升级工程

实施建设应用场景示范工程,围绕“产业+”“科技+”“生活+”“治理+”四大场景方向,建成一批运行模式新、技术引领性强的场景项目,积极争取淄博市级示范应用场景认定。实施龙头企业引育工程重点招引文化旅游、医养健康、数字创意等领域具有行业带动能力的龙头企业、配套项目和领军团队,着力培育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实施品质环境提升工程,构筑零碳生态文昌湖,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建设绿色景区、绿色建筑、绿色交通体系;推进智慧文昌湖建设,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布局和智慧管理,推动旅游、交通、医疗、教育、政务服务等公共服务领域的智慧化。实施治理模式创新工程探索灵活用人和分配机制,形成动态激励良性用人机制,推行“管委会+公司”市场化运营机制改革,强化与招商引资、投资运营、管理服务等市场化机构开展合作,探索新业态治理模式。

(三)构建三大合作机制

构建齐鲁科创大走廊对接机制加强与齐鲁科创大走廊在科技交流、产业协作、人才流动机制等领域的对接合作,强化鲁中智能制造产业园等园区与哈工大机器人(山东)科创中心、章丘市大学城等合作,加速济南科创资源在文昌湖转化落地,推动产业优势互补、联动发展。构建济淄同城化先行区共建机制推进文化旅游同城化,积极参与构建“济南-淄博”双城线路互推、客源互送工作机制。推进金融服务同城化,主动承接济南市总部经济、金融商务的辐射外溢效应,支持两地设立一体化金融机构、建设一体化绿色金融服务平台、推进金融信息共享共用等。推进生态环保同城化,积极落实生态环境联防联治,完善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应急协调处理机制。构建全域交流合作机制。统筹济南章丘文旅走廊、周村古商城、文昌湖齐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等文旅资源,构建同城化文旅开发大市场。推动文昌湖区与周村区、张店区、桓台区等周边产业错位协同,重点吸引设计展示、消费结算等环节落地文昌湖区。加强同高新区、经开区等新兴产业集聚区合作,开展共性技术协同研发、重大项目合作等,推进新兴产业协同创新发展。

 

(责任科室:文昌湖区经济发展局发改科 联系电话:6882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