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湖区经济发展局
标题: 淄博文昌湖省级旅游度假区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淄博文昌湖省级旅游度假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
索引号: 11370300587186982E/2021-None 文号:
发文日期: 2021-12-11 发布机构: 文昌湖区经济发展局

淄博文昌湖省级旅游度假区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淄博文昌湖省级旅游度假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1-12-11
  • 字号:
  • |
  • 打印

淄文昌管202126

 

淄博文昌湖省级旅游度假区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淄博文昌湖省级旅游度假区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

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区各部门,萌山水库管理中心有关单位

淄博文昌湖省级旅游度假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已经区管理委员会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淄博文昌湖省级旅游度假区管理委员会

                                   20211211

 

淄博文昌湖省级旅游度假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文昌湖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根据《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淄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编制,重点阐明“十四五”期间文昌湖区发展的总体思路、主要目标、任务部署和保障措施,是文昌湖区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和全区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

第一章 立足新起点,开启现代化强区建设新征程

“十四五”时期是淄博市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奋力实现凤凰涅、加速崛起的关键五年,也是文昌湖区由“生态立区”向“人才活区”、“产业兴区”转化升级的战略谋划期。必须准确把握新发展趋势和新发展要求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奋力开启文昌湖区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第一节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

“十三五”时期是文昌湖区展现新风貌、取得新成绩的奋进五年,也是迈上新征程的扬帆五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文昌湖区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经济运行呈现总体平稳、稳中有进、进中提质的良好发展态势,基本完成了十三五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为全面开启新时代现代化强区新征程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经济发展质效持续提高。2020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分别达到2.24亿20.3亿元,较“十二五”末分别增长84.41%109.49%。疏解升级并重,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一批成长性好、带动性强的企业加快培育,创建市级以上瞪羚企业2家,高新技术企业8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家,市级以上创新平台10家。文化旅游、医养健康、科技创新等重大产业项目加快引进布局,“十三五”期间,文昌湖区累计实施市、区重点项目69个,总投资达到187亿元。

三大攻坚战取得阶段性胜利。精准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胜利,全区6631121名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10个省定扶贫村稳定摘帽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重大成效“十三五”期间累计取缔重污染企业114家,关停散乱污企业533家,整治提升企业433环境质量明显提升,2020年文昌湖区良好天数达227天,良好率、SO2NO2PM10PM2.52015分别改善146%79.1%35.6%46.9%53.3%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稳定达到市级下达的标准要求。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成效明显,有效化解辖区非法集资和中小企业担保圈风险,经济社会保持健康稳定。抗击“利奇马”台风灾害取得重大胜利,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果,政府债务控制在合理区间。

城乡建设品质加快提升。区域骨干路网体系逐步完善,S102竣工通车姜萌路南延、正阳西路、文昌大道、商中路等主干道路景区道路相继完成。绿化建设和景观打造成效显著,萌山公园、环湖公园、滨湖沙滩、范阳河湿地公园等独具魅力的城市公园建成开放,多层次全域公园化框架基本形成。统筹推进文昌馨苑、文昌嘉苑、莲花山社区等新型社区建设,完成9个村庄搬迁上楼,居住环境品质显著提高。扎实推进农村道路户户通、旱厕改造、垃圾处理、村庄绿化亮化等惠民工程,乡村风貌实现整体提升。

深化改革取得重要进展。探索“管委会+公司”发展模式,成立公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城市建设公司、创业投资公司等,在城市建设、双招双引等方面不断创新工作举措,取得新成效。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一号改革工程”,实行“一链办理”、工业投资项目“1+N”和“工程建设领域审批制度改革”,推出延时服务、定制服务、容缺受理、“5+X”服务模式,行政服务效率和质量显著提升。扎实开展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活跃。

社会民生保障不断改善。2020年,全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327元,末增长101.83%教育现代化加快推进,扩建范阳中小学、实验中学、萌水中学2所幼儿园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城乡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达到99.69%

党的建设全面加强。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强化党性修养、宗旨意识和责任担当。实施名校特招,进一步充实干部队伍。落实好干部选拔任用职级晋升标准,干部精神状态进一步提高。强化基层组织建设,高标准完成村两委换届,推行“联村党建”工作模式。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毫不松懈纠治“四风”,实现区、镇、级党组织巡察全覆盖,开展廉政警示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筑牢思想防线化纪检监察工作,配齐纪工委监工委领导班子,调整充实区、镇、村纪检监察工作力量,持续推进村级监督规范化,营造党内监督、群众监督的良好环境。

第二节 新阶段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十四五”是我国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是积极应对国内社会主要矛盾转变和国际经济政治格局深刻变化的战略机遇期,也是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攻坚期。面向“十四五”,文昌湖区要主动把握新经济规律趋势,从国家战略、区域战略抓机会,从全省、全市角度谋划突破。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世界经济正从要素驱动的工业经济向创新驱动、服务主导的新经济转变。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产业组织方式发生深刻变革,产业发展的核心由打造产业集群向构建产业生态转变,数字经济、智能经济、平台经济、分享经济正成为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形态。当前,淄博市委、市政府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省会经济圈一体化等战略机遇,着力打造全省“四强”产业新高地和“四新经济”增长极。文昌湖区要把握淄博市新旧动能转换和高质量发展机遇,立足生态高地的后发优势,围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进行前瞻部署,加快培育新商业、新服务、新制造,推动传统产业与信息技术深度耦合,打造新经济发展“急先锋”。

文昌湖区是济青科创发展带的关键支点。济青带是胶济沿线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科技创新走廊、量子通信齐鲁干线、鲁氢经济带核心承载地是山东省创新产业、空间和人才高度集聚的区域。文昌湖区位于济青带上济南向东发展的首个连接地位置,是由知识型创新向应用型创新转化的重要节点,具备率先推进济南科研成果应用转化的战略区位。当前区域和跨区域科技竞争的焦点逐渐转向发展环境、服务与生态的竞争。文昌湖区打造科技创新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是要探索差异化发展模式,在全省科技创新布局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在全市范围内形成与经开区、高新区错位发展、功能互补的发展格局,打通“研发—孵化应用链条,提供全周期科技创新服务,构筑鲁中极具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

文昌湖区是淄博城市新版图构建的重要引擎。山东省构建“一群两心三圈”新格局中,文昌湖区位于“达三圈联两心”的重要位置,承担着济南都市圈副中心和济淄一体化节点城市的重要作用。在济南“东强”、淄博西融城市发展新格局构建进程中,文昌湖区是济淄同城化的首善之地,有能力成为济淄两城之间的转型升级新生区域。同时,淄博市以建设现代化组群式大城市为目标定位,全面实施“四位一体、组群统筹、全域融合”城市发展战略,文昌湖位于淄博几何中心位置,区位交通条件优越。作为全市生态高地和产业新区,文昌湖区具备联通四地产业和人才要素,全面融入和赋能城市发展的重要枢纽地位,有望成为新的城市中心。

第三节 到二〇三五年的远景目标

到二三五年,文昌湖区将按照主城区城市标准,建成开放活力、生态魅力、产城融合、和谐宜居的文旅科创新城,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展望二三五年,全区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竞争能力大幅跃升,人均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经济体水平,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实现稳步提升;产业整体迈上中高端水平,形成以文化旅游为主赛道,以信息技术、医养健康、现代服务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美丽乡村建设取得重要突破,城乡区域融合协调发展,成为联通主城区发展的重要枢纽和济淄一体化的首善之地;基本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成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和更高水平的平安文昌湖;形成齐文化“圣地”品牌影响力,文化软实力全面增强,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广泛形成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全面塑成,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全面激发;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第二章 贯彻新理念,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第一节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新发展格局,主动融入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围绕市委、市政府答好“五张”新答卷、打造“五好”城市的新部署新要求,以构建“四区两带”、打造“两个先行示范区”为目标,以济淄同城化先行区建设、周村文昌湖融合一体发展为契机,坚持“生态立区、人才活区、产业兴区、开放强区”,以创新驱动为引领,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为支撑,以开放协同为重要路径,将文昌湖区打造成为新经济活力区、零碳旅游度假区、生态科创新城和幸福宜居城市。

第二节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基本要求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加强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不断提升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能力,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政治保证。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坚持共同富裕方向,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促进社会公平,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坚持新发展理念。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以科技创新、开放协同推动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坚持深化改革开放持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政府、社会、市场等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提升区域开放度、经济外向度,打造开放层次更高、辐射范围更广的开放新高地。

——坚持系统观念健全“一盘棋”工作格局,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注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加强统筹协调,注重经济与社会、城市与乡村、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第三节“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锚定2035年远景目标,经过五年的不懈奋斗,文昌湖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经济增长、生态保护、城乡融合、民生改善工作统筹推进,走出一条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区建设取得新突破。

——区域协同获得新进展。立足“济淄一体、全域融合”发展格局,主动对接融合济南市、章丘区、周村区,发挥文昌湖区济淄一体化桥头堡作用,推动创新应用、创意体验型产业集聚发展,实现多地产业融合互补。到“十四五”末,文昌湖区联通四地的主城区地位凸显,与省会城市圈、齐鲁科创大走廊各类要素实现无缝对接。

——经济效益实现新提升。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新旧动能转换取得更大突破,传统产业持续优化升级,文化旅游新赛道加快培育,信息技术、医养健康、现代服务三大新兴产业规模持续壮大。到“十四五”末,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3亿元,工业总产值实现45亿元,特色产业集群基本形成。

——科技创新取得新突破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深度嵌入齐鲁科创大走廊建设,创新能力大幅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显著增强,多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不断集聚,创新创业环境进一步优化。到“十四五”末,研发经费投入强度持续提升,高新技术企业规模占规上企业比重达到30%

——生态环境呈现新风貌。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不断优化,生产生活绿色转型成效显著,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大气环境实现根本性改观,水资源保护利用更加充分,土壤污染有序解决,充分发挥文昌湖绿肺作用,带动全市生态环境全面改善。

——民生品质迈上新台阶。高质量发展成果惠及全民,社会就业更加充分,社会保障与服务体系更加全面、更高水平,居民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大幅增强,初步实现由“基本民生”向“品质民生”的转变。十四五末,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实现与地区经济增长同步。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表

指标(单位)

2020

2025

属性

经济发展

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亿元)

2.24

3

预期性

2)工业总产值(亿元)

31.58

45

预期性

创新驱动

3)高新技术企业规模占比(%

25

30

预期性

4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

34

39

预期性

绿色生态

5)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

60

70

约束性

6地表水达到或好于类水体比例%

85.7

88

约束性

7)森林覆盖率(%

32

完成上级下达任务

约束性

民生福祉

8)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

与地区经济增长同步

预期性

9城镇登记失业率%

3.19

4.5以内

预期性

10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

90

96

预期性

 

第三章 坚持创新驱动,建设生态活力的科创新城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抓好创新主体、创新人才、创新生态三大重点工作,加快培育一批高质量科技型企业,引聚与产业创新发展相匹配的人才、资本等创新资源要素,提升双创服务能力,激发创新创业活力,营造一流的创新创业生态。

 引育高水平创新主体

1.积极布局研发创新平台

争取“齐鲁干线”量子通信地面站、国家产业算力中心、产业数据中台等重大科学装置在文昌湖区落地,推动量子信息关键技术研发。支持区内有实力的企业新建一批工程研究中心、技术中心、博士后工作站、院士工作站等创新载体。鼓励以行业龙头企业、优势企业为投资承建主体,整合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创新资源,联合建设新型研发机构。支持铭仁重型机械、大亚金属、嘉丰玻璃机械等重点企业自建或共建一批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公共检验检测认证服务平台、设备资源协作共享服务平台,为多方创新主体提供技术资源共享服务。到2025年,市级及以上创新平台达到15家,新型研发机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均实现突破。

2.强化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落实激励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等普惠性政策,拓展优化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和激励政策,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丰雁电子元件、铭仁重型机械等区内高新技术企业牵头承担省、市重大科技专项及研发计划,给予一定配套资金奖励。深化产学研合作,推广“企业出题,高校、科研院所解题,政府助题”的新型产学研合作模式,鼓励企业与国内外高校院所在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合作。

3.打造新经济企业梯队

积极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建立文昌湖区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库并实施动态管理,筛选出具备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发展潜质的企业名单,开展重点跟踪和分类辅导。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程,加强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培训,围绕核心技术、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等关键环节,联合专业服务机构提供专业化帮扶指导。加强创新型领军企业培育,支持企业开展技术并购重组,制定企业技术路线图,加快培育一批掌握本领域先进核心技术、引领行业发展的领军型龙头企业。到2025年,区内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25家,高新技术企业规模占规上企业比重达到30%,产值比重达到39%,领军型龙头企业达到5家。

第二节 加速双创人才汇聚

1.构筑创新创业人才高地

研究制定文昌湖区高层次紧缺人才目录,依托“泰山人才”、“淄博英才计划”人才工程以及“人才金政37”招才引智政策,出台更具竞争力的区域引才政策,引进一批青年科技领军人才、产业领军人才和高端创新创业团队。创新引才方式,综合运用以才引才、项目引才、制度引才、柔性引才等引才模式,汇聚高层次人才队伍。支持区内智能制造、信息技术、医养健康等重点产业领域企业与山东大学、山东理工大学、淄博职业学院、齐鲁医药学院、山东轻工职业学院、淄博技师学院等高校合作,共建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企业人才培养基地,探索建立“招工即招生、入厂即入校、企校双制联合培养”的人才培养新途径。支持企业设立首席技师或技术专家岗位,建设技能大师工作室和技师工作站,鼓励企业申报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及省、市级技师工作站。

2.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

围绕户口迁移、人才奖励、人才住房、子女入学教育、医疗服务等方面的人才服务需求,梳理本地配套资源,制定模块化政策体系,为高层次人才引入做好全方位服务保障。设立高层次人才服务窗口,实行一窗接件、集中受理,为高层次人才的评价认定、引进流动、待遇落实等提供一站式、全流程服务。创新人才评价与激励机制,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构建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打造“筑梦文昌湖”等创业主题活动品牌,策划举办创业沙龙、资源链接、主题论坛、头脑风暴、资本对接等高水平双创活动,营造活跃的创新创业氛围。

第三节 优化创新服务生态

1.搭建创新创业孵化载体

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创新创业梯级孵化体系,加快孵化载体多元化、专业化、市场化发展。推动众创空间、孵化器等创业孵化载体在科创中心集聚,积极引进专业孵化器运营商,提供企业咨询、创业辅导、融资对接等专业化创业服务。引导区内行业领军型企业围绕产业创新发展需求,建设专业化众创空间、专业孵化器,引进培育产业链上下游创业企业,提供具有产业特色的专业孵化服务。探索“异地孵化+本地加速”发展模式,加快在济南、北京等创新高地布局异地孵化器、跨区域创业服务中心等载体,挖掘和及时锁定先进地区优质创业项目和创业团队,推动实现前端研发在外、成果落地在文昌湖的创业孵化模式。2025年,建成至少1省级及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至少2家省级及以上众创空间

2.推动科技金融深度融合

探索“科创企业+银行+投资机构+担保机构”新型融资模式,形成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融资服务体系。探索设立科技金融风险补偿资金,对合作银行为科技型企业提供科技信贷本金损失提供有限补偿。引导金融机构在文昌湖区设立科技支行、科技信贷事业部、科技金融中心。鼓励银行和专营机构开展机制创新和产品创新,围绕新兴产业领域企业成长路线设计“首次贷”、“研发贷”、“科创贷”、“成长贷”、“知识产权质押贷”等金融产品。引导股权投资、风险投资和天使投资基金投向初创期、种子期及成长期科技型中小企业。鼓励科技企业上市融资,搭建上市后备企业与金融机构、投资机构、中介服务机构的对接平台,推动有条件的企业在主板、创业板、科创板、齐鲁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上市。

3.健全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

引进培育优质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为科创企业提供知识产权代理、法律、咨询等专业化服务。引导企业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管理制度,推动重点产品技术专利化,对企业获得授权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等给予政策支持,培育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和示范企业。健全知识产权转化交易和资本化运行机制,积极探索专利权转让、许可贸易、作价投资、质押融资、专利保险等专利资产经营活动。提高知识产权保护能力,建立知识产权侵权查处快速反应机制,强化各类专利以及快速审查、确权、维权等一站式服务,构建司法保护、行政执法、维权援助、仲裁调解、行业自律、权利人自我保护相结合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第四章 强化文旅赋能,全力打造新经济产业体系

立足文昌湖区生态禀赋、产业基础、文化特色,精准把握未来产业发展趋势,着力打造文化旅游金字招牌,积极培育新经济业态,加快推动传统优势产业优化升级,打造结构优化、价值高端、效益突出、具有区域影响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构筑“十四五”时期支撑文昌湖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势能。

第一节 打造文化旅游金字招牌

1.塑造文化旅游品牌影响力

以齐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文昌湖)项目为引领,以环湖活力带串联生态景观,以文化广场、人文景观、休闲娱乐中心等为重要节点,构建“一核引领、一环联动、多点支撑”的全域、全时段文化旅游格局。全力推进齐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建设,强化齐文化与创新创意、时尚科技相融合,建成集文化体验、休闲观光、主题娱乐、康养度假等功能于一体的核心区,铸就齐文化“圣地”品牌,构筑一流的经典文化旅游度假圣地。发挥文昌湖及环湖区域山水相依的自然优势,联动萌山公园、滨湖沙滩、绿苑花海等生态景观,塑造面向省会经济圈的旅游休闲目的地,打造引领新风尚的城市滨湖休闲旅游范本。统筹布局文化广场、人文景观、休闲娱乐中心等,强化亲子游憩、时尚文娱、创意商业体验功能,建设服务鲁中、辐射全国的高端文化旅游度假品牌。

2.健全旅游服务全要素供给

健全旅游要素供给体系,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打造供给完备、结构合理、配套完整的高品质旅游目的地。积极引入星级酒店、主题文化酒店和精品民宿,打造区域特色化住宿品牌。规划建设特色美食街区,强化特色化和多样化餐饮体验促进夜间经济繁荣发展。高标准建设文昌湖时尚消费体验中心,强化娱乐消费、艺术展览、科技交流、运动体验等功能。推进城市绿道、骑行专线、慢行系统、交通驿站等设施建设,构建快进慢游的旅游交通网络完善游客服务中心、生态停车场等基础设施。

3.发展文化旅游融合新业态

着力推进文化旅游与教育、农业、体育融合发展,实现文旅资源多向赋能。依托文昌湖区生态资源禀赋,推动研学旅游业态发展,建立齐文化、田园体验、水族生物、萌宠动物等科普教育主题研学基地积极导入高端研学服务机构,开发集文化体验、科技创新、知识普及、娱乐休闲、亲子互动于一体的新型研学旅游产品,拓宽文昌湖区研学旅游资源的辐射半径。积极开发农业观光采摘、餐饮购物休闲度假、民俗演艺、农事节庆等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产品带动特色民宿、农家乐、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业态发展。依托环湖活力带自然生态禀赋,积极承办大型环湖自行车赛、环湖马拉松赛、游泳马拉松赛、龙舟赛、帆船赛等竞技体育赛事,塑造充满活力的运动健康城市品牌。

专栏1  文化旅游品牌塑造重点工程

重点文旅项目建设。重点推进齐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项目建设,规划建设书院酒店、度假酒店等,完善特色餐饮、文创购物等要素供给,打造经典文化旅游度假圣地。

文化和旅游融合新业态项目建设。推动文化旅游与教育、农业、体育等融合发展,重点实施文昌湖乡村振兴示范园、特色民俗等项目,加快引入更具影响力的体育赛事。

第二节 提升新兴产业发展能级

1.培育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加强晶体管、滤波器等领域技术攻关和产品开发。加强与齐鲁数谷等数据中心合作,探索数据互换、数据交易等合作模式,发展大数据+应用服务。布局发展人工智能产业,积极链接济南、北京、上海等人工智能创新高地,支持企业开展人工智能创新应用示范项目,推动智能感知、模式识别、智能分析、智能控制等智能技术的落地应用。前瞻布局量子通信技术应用场景,拓展量子信息技术在政务、金融、商业等领域的应用,培育量子通技术创新应用新业态支持企业内部网络改造提升,鼓励发展企业级和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

2.着力打造医养健康服务品牌

集聚高端医养健康服务资源,打造集预防检测、精准治疗、疗养康复于一体的“医康养”服务高地。鼓励数字医疗、氢健康等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发挥齐派医学资源优势,鼓励社会力量设立中医医疗机构,提供疾病预防保养服务。积极引入国内顶尖医疗、体检机构,集聚国内外优秀医疗技术人才和高端医疗设备,发展肿瘤医学、康复医学、妇幼保健等领域的特色专科,提供高品质医疗服务。积极发展康复服务业态,开展产后康复护理、术后康复慢病康复、运动康复等多维度康复护理,构建全过程全周期的康复体系。

3.增强现代服务业发展效能

以多元化、规模化、高端化为导向,培育发展物流服务、金融服务、高端商务等现代服务业,全面提升产业支撑能力和商务服务环境。积极发展智慧物流,搭建大数据物流平台以及智慧物流综合管理和服务平台,建立智能化仓储分拨系统、末端配送网络等。支持第三方物流机构开发物流整体应用解决方案,为区内企业提供供应链+物流服务。着力推进科创中心建设,集聚银行、保险、担保等金融机构,强化科技金融服务产品创新,积极发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股权质押贷款、信用贷款、科技保险、产业链融资等新型融资服务。推进创投集聚区建设,加快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创业投资机构与天使投资机构等集聚发展。积极对接盈科资本等金融平台,成立本地基金公司,推动本地产业链金融、科技金融发展。加强智能制造、信息技术数字创意等行业领军企业招商力度,吸引龙头企业在文昌湖区布局智能制造总部、科技总部创意总部等,积极发展法律服务、咨询服务、会展服务等高端商务服务业态。

专栏2  新兴产业发展能级提升重点工程

新一代信息技术。规划建设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园区,加大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的项目引入,探索建立工业互联网平台、人工智能应用创新中心,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

医养健康。加快引入健康服务管理机构、中医医疗机构、综合医院、特色专科医院等,探索建设医疗综合体,打造覆盖“预防—诊疗—康复”全生命周期的医养健康服务体系。

现代服务。高标准规划建设文昌湖科创孵化、总部经济等商务楼宇,重点引入一批智能制造总部、创意总部、科技总部等总部型企业及法律、咨询、人力资源、知识产权等商务服务企业,集聚商业银行、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等金融服务机构。推动智慧物流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推广建设自动化立体仓库和智能仓储系统,重点实施云仓储产业园等项目。

 

第三节 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

1.构建装备制造发展优势

立足本地汽车配件产业发展基础,推进智能制造产业园建设,积极发展轻量化智能化汽车零部件。依托大亚金属等行业龙头企业,强化技术攻关与产品研发,面向航空航天、高铁机车、海工制造、军工装备等领域开发一批新型表面处理材料,研制绿色环保的全自动智能装备。加快引进智能可穿戴设备行业领军企业,发展互动性强、个性化的健康穿戴、智能眼镜、智能头盔等智能可穿戴产品,布局发展传感器、存储器、显示屏等关键配套零部件领域。依托AGV智能牵引车等项目,引进国内领先工业机器人企业以及上游核心配套企业的分支机构和研发分支中心,加快发展拣选、装配、焊接、喷涂机器人等系统集成,配套发展多关节机器人、平面多关节机器人、直角坐标机器人、并联机器人等本体制造,培育发展控制器、交流伺服电机、减速器等核心零部件。

2.提升特色产业发展水平

推动休闲健康食品、高分子润滑新材料等特色产业发展提质增效,引导企业开展自主研发和工艺创新,着力拉长产业链、补强创新链、提升价值链。立足本地坚果类、焙烤类等特色休闲食品产业基础,支持企业丰富产品种类提升生产工艺,开发富含多种营养物质、低热量、低脂肪的新型休闲食品。结合本地紫花地丁等中草药资源,果蔬、食用菌等绿色农产品资源,着力建设健康食品生产基地,深入发展产品深加工和药食同源产品,推动休闲健康产品向高端化、品牌化、高附加值方向发展。支持山东助友、山东龙海、淄博鲁特等传统优质润滑油企业升级智能化生产工艺,开展高端润滑材料研发、生产和市场拓展提升产业发展质效。

专栏3  传统产业提质增效重点工程

装备制造。依托鲁中智能制造产业园、山东松柳智能制造产业园、转型升级产业园、萌水镇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园,加快引进轻量化及智能化汽车零部件、智能可穿戴设备、工业机器人等领域企业。依托大亚金属、大亚机电、丰雁电子元件、铭仁重型机械等企业,重点实施高端表面处理及环保除尘装备、海工装备关键部件技术提升、高端海洋装备关键零部件及赋能中心、高性能船舶配件节能降耗及自动化提升技术改造、高端铸造改造升级建设、高速率TO管帽光电元件等项目。

特色产业。着力推动健康食品加工基地、坚果加工基地建设,塑造文昌湖健康食品品牌,重点实施绿色农产品加工项目、坚果加工基地项目、零热量复配糖生产项目等,推动休闲健康产品向健康化、高端化、品牌化、高附加值方向发展。重点实施高端润滑新材料研发中心建设等项目,加快推进与中科院联合研究的高端润滑科技成果落地,拓展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业发展质效

 

第五章 优化空间布局,统筹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主动融入省会经济圈发展战略、淄博市“主城提质增容”和“东优、西融、南拓、北联”城市发展战略、周村区构建“四区两带空间格局,强化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科技创新、文旅资源、治理服务等领域的优势互补和跨区域协同,打造跨区域高质量发展共同体。

第一节 建设济淄同城化首善区

1.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重点实施“经十路东延”工程,提高济南市与文昌湖区路网的循环通达能力。积极配合淄博市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建设,优化调整公共交通站点布局,纳入全市交通网络,突出文昌湖区在现代化组群式大城市中的枢纽地位。推进“新基建”一体化合作,加快构建5G、智慧交通、智慧能源、智慧物流等新基建项目,推进济淄一体化数据资源的协同布局和共享,建设新型智慧城市群,打造新基建创新示范区。

2.强化产业协作发展

建立常态化对接协调机制,探索“双向飞地”、“异地孵化”、“共管园区”等跨区域产业合作模式,推动本地企业与济南、章丘企业和园区开展合作、共谋发展。联动济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明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文昌湖区智能制造产业园区,打造齐鲁智造大走廊。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牵手行动,积极对接浪潮云洲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等资源,实施智能化设备、智能化车间、智能化工厂创建行动,全方位拓展数字化应用场景。发挥济南市总部经济、金融商务的辐射外溢效应,推动科技企业总部在文昌湖研发科创组团集聚,稳步提升金融商务服务业态发展能力。

3.打造科技创新链条

依托济南高校科研院所资源优势和文昌湖区产业资源优势,支持高校院所、骨干企业在文昌湖区建设一批科创孵化中心、中试基地,打通济南淄博“研发—孵化—应用”创新链,增强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承接承载能力、中试产业化能力。主动对接济南长清大学城、章丘大学城等高校院所资源,支持企业与高校院所开展协同创新,建立产学研创新链条。把握山东建设量子保密通信“齐鲁干线”机遇,推进量子通信网络建设,探索开展量子保密通信应用试点,积极培育量子通信技术创新应用新业态。

4.推动文旅资源融合

推进文旅同城化进程,加强在战略规划、开放市场、营销推广、节庆联动、公共服务、监管网络等方面合作,合力打造齐鲁文化旅游目的地品牌,推动济淄全域旅游发展。统筹济南章丘文旅走廊、周村古商城、文昌湖齐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文旅资源,探索景区门票联动、旅游直通车等服务,构建同城化文旅开发市场。做实、用好省级旅游度假区金字招牌,实施文旅营销同城化战略,建立文旅官方自媒体互推互动、文旅节庆活动联动的宣传机制,形成营销联动叠加效应。推动文化基础设施共享,加强两地文化场馆的交流合作,开展艺术精品联展、巡展合作,提升两地公共文化服务能力。

5.加快治理服务合作共享

落实同城化理念,推动教育资源、医疗资源共享,强化应急管理、社会治安治理合作,实现公共服务便利共享、公共事务协同治理跨区域协同。加强两地教育资源共享,建立校长、教师交流互通平台和挂职锻炼培训机制,鼓励与济南学校加强合作、联合办学。推动两地医疗资源共享,建立快速转诊、远程医疗、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等机制,共同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加强公共事务协同治理一体化,建立区域公共卫生、自然灾难等突发事件紧急联动机制,搭建卫生应急信息共享平台,设立医疗物资储备中心,强化卫生应急快速反应能力。完善社会治安联动工作机制,建立治安联动工作和人口流动数据互联互通对接机制。

第二节 加快文昌湖和周村融合

1.提升产业协同发展水平

强化“大周村、新文昌、大融合”发展理念,提升新增产业空间和招商项目的全域统筹能力,建立招商协同工作机制、信息共享机制,形成协同化、特色化、差异化的产业发展格局。推进文昌湖区和周村区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加强齐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与临淄齐国故都片区、周村古商城片区的联动,共同推动齐文化创造性发展,铸就“齐都圣地”品牌。强化文昌湖区和周村区优势传统产业领域的协同,统筹布局生产制造、设计展示、消费体验功能,推动纺织丝绸体验、家电家居体验馆等新型消费业态发展。加强同周村区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集聚区的合作,全面提升新兴产业协同创新发展能力。

2.强化科技创新合作

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协同创新体系,鼓励企业与周村大学城科创区开展产学研合作,围绕高端智能制造、电子信息、医养健康等产业领域,开展研发创新、成果转化。支持企业科研院所和机构组建共性技术研发平台专业化众创空间创新联合体,在关键技术研发、产业配套、市场开拓等方面开展协同合作。推进科技信息、专家库等基础性科技资源的联网共享,建立健全科研设备和科技信息开放共享制度,实现创新资源共享。

3.推动公共服务一体化

稳步推进教育、卫生、医疗、人力资源公共服务一体化进程,实现文昌湖区和周村区公共资源优势互补。促进教育资源共享,加强教师之间交流学习,同步提升教育质量。建立医院互联互通机制,推动电子病历、医学检查检测结果跨地区互通互认,搭建互联网医疗诊断交流平台,增强医疗资源共享。依托周村区大学城园区人才资源优势,加强就业政策对接,探索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促进人才流动。

第三节 构筑“三区六组团”发展格局

坚持“文旅先导、创新驱动、产城融合、绿色发展”理念,围绕文昌湖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用地现状,前瞻谋划未来城市发展空间需求,构建“三区六组团”功能分区格局,推动高效集约、联动协同发展。

北区—综合服务区。包括综合服务组团、科教生活组团、装备制造组团三大组团。综合服务组团位于文昌湖西北片区,重点完善居住、商务办公、商业配套、公共服务等功能,打造宜居宜业宜创的高品质城市服务空间。科教生活组团重点强化文教核心功能,合理规划居住社区、产业园区,立足农业生态本色和历史文化底蕴,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新模式。装备制造组团位于庆淄路以东、杨萌路以南地块,重点推进转型升级产业园等专业园区建设,完善园区配套服务,吸引医疗器械、高端装备、智能制造等产业集聚,打造智能制造产业高地。

东区—休闲旅游区。休闲旅游组团重点发挥文昌湖区山水相依的自然优势,规划建设生态观光空间、环湖运动空间、水上娱乐空间,强化滨水休闲旅游功能,提升滨水区域价值和活力。打造彰显城市气质的文化广场,建设时尚地标建筑,构筑演出剧场、都市文博馆、创意消费中心等多层次文化空间,打造时尚创意活力区。

南区—科创文旅区。包括文旅康养组团和研发科创组团。文旅康养组团以齐文化传承创新旅游度假区、健康服务重大项目为依托,重点突出齐文化旅游体验功能和健康服务功能,打造文化旅游金字招牌。研发科创组团重点依托齐鲁科创大走廊建设,以山东松柳智能制造产业园、鲁中智能制造产业园、总部商务楼宇为载体空间,重点布局研发中心、技术转移中心、新型研发机构等科技创新平台,承载科技研发、成果转化、创业孵化、人才培养等功能;吸引大企业落地总部基地或区域性、功能性总部,推动创新应用、创意体验型企业集聚,提高文昌湖区科技创新综合承载力。

 

文昌湖区“三区六组团”空间布局图

第四节 统筹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1.强化城乡融合制度供给

落实《淄博市高水平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行动方案(20202025年)》,持续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探索实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规范宅基地有偿转让、收回等制度,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采取自营、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和地上房屋。完善公共服务均等化供给机制,推动教育均衡发展,优化义务教育学校布局,推进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推动卫生健康均衡发展,优化卫生健康网络化运行机制,探索建立“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体系,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持续推进“千村万户大走访”健康扶贫行动,继续深化选派优秀医生到基层担任“第一村医”等机制,加强乡村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2.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总体目标,补足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短板,科学合理优化乡村布局,强化乡村特色产业发展优势,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文昌湖区特色板块。进一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加强道路改造,推进农村饮用水网改造与水源安全监管,推进农村“气代煤”等清洁取暖工程,建立健全厕改长效管护机制。加快棚户区改造和搬迁,改善居住环境,拓展发展空间。打造新型农业发展格局,依托特色农产品企业,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旅游采摘等业态,延伸特色农产品产业链。支持集配型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发展移动式冷库租赁服务,推动冷链物流产业补链发展。强化与高等院校合作,开展农产品新品种培育和食品药品研发实施特色农产品强链工程。积极开展农村转移劳动力培训及农民培训,提高农村人口的创业能力、职业技能和生产经营能力。

 

专栏4  乡村振兴建设重点工程

棚户区改造项目。实施莲花山城边村棚户区改造项目(一期),文昌馨苑四期AE区城边村棚户区改造项目,西商家园一期建设,杨代城边村棚户区改造一期项目等。

智慧农业建设工程。实施建设文昌农业融合发展创意园项目,推进农业现代化改造建设全自动智能现代化温室。依托淄博文昌湖文耕农业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推动建设智慧农业产业园,新建水肥一体化、数字可视农业系统、自动喷灌、智慧云控制等智能化农业设施。

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重点实施商家镇乡村振兴精品示范片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开展道路提升改造景观绿化。实施商家镇乡村振兴示范片区二期建设项目,围绕石硼湾建设推进白泥河七河段旅游开发,建设水上娱乐项目,推进特色采摘农业园发展。实施萌水镇全域美丽乡村示范区项目,依托水磨村幸福河湖旅游驿站和官三村省级美丽乡村建设项目,策划乡村旅游景点,发展特色种植,实施焕然河治理,打造乡村振兴连片示范区。

 

第六章 推进产城融合,提升公园城市发展品质

全面提升文昌湖区城市功能品质,积极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服务配套,推进智慧城市应用,打造彰显优雅时尚现代文化、传承创新传统文化、和谐统一生态文化的多元文化形象。力争在“十四五”末,将文昌湖区建设成为设施完备、服务高端、智慧互联、环境优美的高品质宜居公园城市,成为淄博市全域公园城市建设示范区。

第一节 完善城市基础设施

1.加强交通道路网络建设

完善道路交通网络体系,畅通文昌湖区内交通微循环和跨区域交通外循环。实施文昌湖区全区路网提升工程,实现文昌大道、淄河大道全线贯通,全面推行农村道路户户通工程,打造通行无阻、辐射相接的内部交通路网体系。重点建设经十路东延工程(文昌湖段),推进莲花山路、莲花山西一路、商中路西延等新建、改造工程。优化完善区内公共交通线网,开通环湖公交等多条区内公交线路。实施周村区到文昌湖区融合发展道路亮化工程,强化文昌湖区与济南市、章丘区、周村区、淄川区、张店区的公交线路联通,形成畅通高效的外部道路体系。

2.强化市政基础设施支撑

加强城市地下管网建设,优化全域排水系统、供气供热等设施,全面提高文昌湖市政基础设施覆盖率,提升综合承载能力。推进排水设施系统优化改造,实施雨污分流改造和空白区雨污管网建设,提升低洼地段、排水防涝主出口等薄弱环节蓄排能力。完善天然气、供热等管网建设力度,推动集中供气、供热设施布局延伸,有力保障电力、热力供应。

专栏5  完善综合交通体系重点工程

国省道。重点实施经十路东延(文昌湖段)工程。

城市道路。重点实施莲花山路、莲花山西一路、商中路西延、杏山大道、文昌大道西延、和家村—地铺村公路等工程。

 

第二节 强化宜居商务配套

完善城市商务配套,推进建设科创孵化、总部经济等商务空间,引进集聚人工智能、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现代金融等企业。面向省会经济圈及全国吸引一批科技会展、产品发布、创业大赛等品牌活动,打造科技交流合作、文化创意展示、高端商务交流城市会客厅。围绕高端商旅、专业科研、青年创业者、旅游观光等主要群体,加快布局高端商务酒店、旅游度假酒店、个性化民宿等,完善商务和旅游配套。打造涵盖商业综合体、特色街区、便民设施的中高端消费商圈,重点引进网红品牌、潮流品牌、轻奢品牌,形成建设引领全市、辐射鲁中的“时尚文昌湖”消费地标。完善24小时便利店、体育健身点、便民菜店、药店等便民设施,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圈。

第三节 打造智慧城市样板

加快网络信息技术设施建设,推进5G基站、城市数据中心等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布局物联感知设施,探索城市数字孪生系统,建设城市大脑“数字驾驶舱”,实现一屏观全域、一网管全域推动物联网传感器在给排水、燃气、电力、交通等城市运行系统的应用,增强城市能源消耗、污染排放、交通路网方面的实时监控和管理。积极建设智慧旅游系统搭建景区交通、治安状况、客流信息等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主要旅游消费场所实现在线预订、网上支付,主要景区(点)实现智能导游、电子讲解、游客引导、实时信息推送。推进部署智慧生态系统加强对水、气、林、土、噪声和辐射等城市生态环境保护数据的实时获取、分析和判断,提升生态资源数字化管控能力。着力推进社区智慧化建设加快村庄、社区各类信息系统归集,完善基层事件发现机制,建设数字化社区便民服务中心,提升基层社区智慧化管理水平。

第四节 推进绿色生态发展

1.加强环境综合治理

落实三线一单生态环境管控体系提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落实全员环保工作机制,构建党委领导、政府实施、职能部门齐抓共管、环保部门全程跟进、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大环保工作格局。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开展全区细颗粒物和臭氧污染协同防控。提升工业炉窑精细化管理水平,推进工业炉窑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治理,实现工业炉窑的深度减排。加强建筑工地、工业企业、矿山开采等扬尘整治,加大重污染天气应对力度。强化水环境治理实施污水处理厂实施提标改造工程,进一步提升水质净化能力。对范阳河、焕然河及其支流进行生态综合整治,实现水生态保护修复能力提升。加强工业企业水污染物综合治理,实现稳定达标排放。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完成省、市级下达的目标任务。定期开展地下水监测,切实保障地下水水质安全。加强土壤污染管控对拟收储地块、出让地块、搬迁企业腾退地块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实现污染地块安全利用。建立重点企业土壤污染隐患排查制度,实施动态管理。健全全区固体废物产生企业管控清单,推进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利用。全面执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实施危险废物产生、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和处置全过程管理。

2.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围绕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打造零碳旅游度假区。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实施水系绿化、裸地绿化、村庄绿化、道路绿化、景区绿化提升工程,实现环区、环镇、环村、环企、景区绿化全覆盖。围绕水生态治理、森林与湿地养护、生态修复等,加大生态环境技术创新应用,不断提升生态涵养功能。大力推广绿色建筑,积极发展氢能等新能源,推动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和清洁生产。分时管理和使用园区游憩草坪,兼顾生态环境保护和旅游休憩需求。完善文昌湖区慢行系统,合理规划步道与自行车道,建立文昌湖旅游文明行为公约,优化文明旅游环境。策划开展环境保护和低碳宣传活动,鼓励社区居民、青少年、环保志愿者等广泛参与,打造生态文明的宣传和实践阵地。

3.打造全域公园城市

以文昌湖为核心,以范阳河、白泥河、焕然河三条廊道为串联,以萌山、冲山等山体为生态屏障,构建“一湖三廊多山”生态格局,推动全域公园化、景区化。围绕文昌湖“山—自然条件,依托萌山等山地森林资源,打造特色森林廊道、精品园林公园,构建生态山体系统。围绕范阳河、白泥河等重点河段,打造宜行宜游的道路景观,形成生态水系网络。推进农田林网绿化提升建设,开展乡村整田、护林、理水、改院综合改造提升,打造公园化美丽乡村和田园综合体。统筹规划布局绿地系统、水系、人文环境等要素,深入推进文昌湖区特色景观体系建设,高标准建设文昌湖环湖公园体系,打造环湖公园、萌山公园、绿苑花海等核心景观节点,实现“城在林中、路在绿中、人在景中”。

专栏6  全域公园城市建设工程

公园城市建设重点项目。重点实施文昌湖区环湖附属设施、环湖西路绿化带提升改造、街头游园建设、道路绿化提升改造、裸露土地综合整治等城市公园绿地建设项目,加强河湖水系提升项目建设,推进新建道路附属绿化等生态廊道建设项目,实施文昌湖区村镇公园建设项目,深入推进文昌湖区村庄绿化美化提升等村庄绿化项目,开展无动力儿童设施建设等文化体育提升项目。

生态修复与治理工程。开展水环境治理能力提升重点工程,实施文昌湖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到2025年,出水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类标准要求;定期对污水管网进行清淤疏浚,防止污水外溢影响河道水质;新敷设部分污水管网。开展水生态保护修复能力提升重点工程,对文昌湖境内范阳河、焕然河17.77公里的河道进行生态综合整治,通过新建蓄水建筑物、生态湿地、两岸绿化等打造生态景观长廊。

 

第七章 完善公共服务,切实保障群众民生福祉

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优化公共服务供给质量,提升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动基本民生向品质民生转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构建公平公正、共建共享的发展新局面。

第一节 推动更高质量就业

坚持经济发展就业导向,扩大就业总量,改善就业结构,提升就业质量。聚焦农村转移劳动力、失业人员、贫困人口等就业重点群众,着力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建设,重点引入线上职业培训,提升劳动者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确保“零就业家庭”和低保家庭有就业意愿的成员实现就业。落实创业扶持政策,实施农民工、大学生和退役军人等返乡创业定向减税、普遍性降费措施及创业担保财政贴息政策,帮扶返乡人员创业就业。完善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多渠道灵活就业保障制度,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建立就业需求调查和失业监测预警机制。健全劳动关系协调制度,保障劳动者待遇和权益,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推动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第二节 完善教育服务体系

统筹配置各类教育资源,打造涵盖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在内的多层次教育体系,实现教育更高质量、更加公平、更有效率、更可持续发展。引进高端学前教育资源,积极推进高品质幼儿园建设,构建覆盖全域、布局合理、均等共享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优化义务教育学校布局,改善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积极与章丘大学城衔接,建设高等教育集群,加快推进山东轻工职业学院、淄博技师学院等重点项目建设,积极引进技术大学、职业学院,大力开展技术推广、信息化建设等职业教育培训,打造专业特色教育高地。开展智慧校园建设,积极承办青少年人工智能大赛、论坛等活动,营造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泛在化的智慧教育环境,争创山东省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创新。

第三节 强化医疗卫生服务

把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建立级医疗机构一乡镇卫生院一村卫生室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构建全方位、全周期生命健康服务体系。推动全区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均衡发展,鼓励发展特色医疗,支持有条件的医疗机构、社会资本以出资新建、公办民营等形式投资建设康复医院、医疗共同体互联网医院等项目,构建多元化医疗服务体系。引入智慧管理、智慧诊疗等智能化医疗设备推进智慧医院建设。加快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和重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强化预警监测和卫生应急保障,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件的应对能力。

第四节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全面建成覆盖全区、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完善参保缴费激励机制,加大对弱势群体参加社会保险的资助力度,全面推进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形成覆盖全体居民的社会保险制度体系,实现城镇职工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保险五项社会保险参保率全市领先。构建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三级社会救助信息网络管理系统和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健全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健全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实施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等基本生活救助,积极开展教育救助、医疗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救助、法律援助等专项救助,积极培育和规范社会慈善组织,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统筹推进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商品房和人才公寓建设配建规模和比例,多层次保障居民住房需求

第五节 加强公共安全管理

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摆在首位,构建现代应急管理体系,全面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执法,落实职业健康制度,有效遏制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道路交通等安全事故。持续推进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强食品生产、流通、消费环节安全综合监管,严厉打击食品药品假冒伪劣制售行为。坚持依法治理、标本兼治、多方施策、疏堵结合的原则,进一步规范民间借贷行为,严厉打击非法融资、集资诈骗、网络诈骗等非法行为,维护经济金融秩序和社会稳定。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依法严厉打击各类犯罪活动,建设平安文昌、和谐文昌、幸福文昌,不断提升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加强自然灾害防治能力建设,提升洪涝干旱、森林火灾、地质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防御工程标准,加快河道控制性工程建设,对病险水库进行加固。全面推行林长制,加强林地使用、林木采伐、自然保护地等管理,做好野生动物保护、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森林防火等工作,全区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2.6%以内,森林火灾受害率不超过0.3%健全消防安全责任体系,扎实推进火灾隐患精准治理,全面提升群众消防安全意识能力,健全夯实消火栓、消防车、装备器材等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应急管理体系,以提升应急救援救助能力为重点,加强应急队伍、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应急信息平台建设,发展灾害民生保险,全面提高防灾、减灾、抗灾、救灾能力。

第八章 强化实施保障,确保规划目标顺利实现

坚持全面贯彻党的领导,健全规划实施保障机制,更好履行政府职责,激发社会主体活力和创造力,动员和引导全社会力量共同推进规划实施,为实现文昌湖区“十四五”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提供坚实保障。

第一节 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贯彻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要求,完善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确保党中央、省委、市委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实。坚持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完善党委研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定期分析经济形势、研究重大政策措施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监督体系,建立以党内监督为主导,民主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各类监督有机贯通、相互协调的监督机制,围绕全区重大决策部署加强监督检查,完善巡察整改、督察落实情况报告制度。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和自我革命,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第二节 全面深化改革创新

1.改革创新体制机制

结合文昌湖区实际,推进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优化协同高效。探索灵活用人和分配机制,形成动态激励良性用人机制。积极推行“管委会+公司”市场化运营机制改革,强化与招商引资、投资运营、管理服务等市场化机构开展合作。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文昌湖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公共服务等。

2.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深化“一窗受理·一次办好”改革,创新流程再造,精简审批环节,压缩审批时限,推动行政审批服务提速增效。积极推进“一窗受理”、“一网通办”,实施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全省通办”、“市域通办”,拓展电子证照、电子印章应用场景,通过数据共享和部门协同,提升线上线下一体化水平,构建信息化、标准化、体系化的智慧化政务服务框架体系。持续巩固“无证明城市”建设成果,积极构建长效保障机制,推进“无证明城市”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运行。持续提升镇村政务服务规范化建设,实现基层政务服务“就近办”、“全域办”、“无忧办”,畅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聚焦企业关切,打造定制版“政策服务包”和一站式“政务管家”,优化项目审批流程,为企业提供个性化政务服务。积极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健全信用承诺制度,实施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完善政务诚信建设长效机制,建立政务诚信监测治理体系,健全政府失信责任追究制度。深化“智慧税务”服务,为辖区市场主体提供更加优质的税务管理服务环境。坚持竞争中立原则,构建准入畅通、开放有序、公平竞争、规则透明的市场环境,着力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第三节 强化关键要素保障

1.加强政策资金统筹

围绕文昌湖“十四五”总体目标任务、重点项目建设需求,加强资金、用地等关键要素保障,促进项目规划落地。统筹资金投入,加大财政对科技创新、文化旅游等产业的扶持力度,发挥财政资金对产业发展的引导作用。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和政府投资结构,保障涉及民生、公共服务和区域安全高效运行等领域的财政支出和项目投入。统筹用地保障,做好土地规划合规性审查。优化项目选址工作,做好产业布局和空间利用规划的紧密结合,实现用地布局科学、合理,提高用地集约化程度。

2.完善项目招引方式

制定出台文昌湖区重点产业招商指导目录,拟定重点招商企业目录清单,着力构建招商信息数据库。推行实施“六个一”平台招引新机制,围绕文旅康养科创等重点产业,组建专业招商团队,设立产业基金,搭建高水平招商平台和投资平台。探索平台招商、产业链招商、人脉招商、以商招商、定点定向招商等招商模式,加强与投资公司、行业协会对接,主动参与济南、北京、上海、深圳等地招商推介会、行业展会,不断拓展招商引资渠道。建立招商引资项目事前评估评价机制,对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做到应评尽评,进一步提升招商质量和效益。实施护商专员制度,针对重大招商引资项目,提供从洽谈、签约、开工、建设、运营全流程的专人跟踪服务。

第四节 健全规划实施保障

1.明确规划组织实施

按照整体规划、分布实施、有序推进的原则,逐年逐项细化分解“十四五”规划目标和重点任务,明确责任部门和工作职责,分阶段、分步骤有序推进规划落地。建立各部门、各镇协同推进的“十四五”规划实施机制,推动各级干部主动担当作为,凝聚全区干部群众力量,参与到文昌湖区“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当中。

2.强化规划监督评估

加强规划宣传,推进规划实施信息公开,健全政府与企业、市民的信息沟通和交流机制,提高规划实施的民主化程度和透明度。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监测和跟踪,探索建立规划评估和动态调整机制,定期评估规划实施效果。创新评估方式,引入行业商会、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参与,增强规划评估的准确性和广泛性,确保各项规划任务目标高标准实现。完善规划实施的考核机制,将落实规划纲要作为有关部门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和依据。

 

 

 

 

 

 

 

 

 

 

 

 

 

 

 

 

 

 

 

 

 

 

 

 

 

 

 

 

 

 淄博文昌湖省级旅游度假区管理委员会          20211211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