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范阳小学劳动教育 | ||
---|---|---|---|
索引号: | 1137030058718694XX/2022-5265785 | 文号: | |
发文日期: | 2022-09-16 | 发布机构: | 文昌湖区地方事业局 |
范阳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精神,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把中小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校情学情分析
学校致力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坚持“培养有责任心和担当意识的人”的办学理念,以“孩子向往、教师幸福、社会满意”为办学目标,实现“培养有责任心和担当意识”的综合育人价值。近年来,学校在推进劳动教育方面进行积极的尝试,从建立劳动教育师资队伍、统筹“劳育”与其它“四育”的有机融合、构建“五育并举”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立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多元化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切实提高劳动教育的实效性。
二、工作目标
学校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会三大劳动教育阵地,从小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及其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低年级(1、2年级):进行劳动意识启蒙,提高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的自理能力,感知劳动乐趣,知道人人都要劳动。
中年级(3、4年级):以校园劳动和家庭劳动为主,培养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态度,学会与他人合作劳动,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高年级(5、6年级):具备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主动分担家务,适当参加校内外公益劳动,体会到劳动光荣。
三、实施途径
(一)精选师资,研发课程,组建劳动教育队伍
组建由中队辅导员、劳动实践学科教师全员参与、分工协作的师资队伍。对学科教师进行劳动教育全员培训,对承担劳动教育课程的教师进行专项培训。学校围绕“五育并举”的素质教育要求,结合学校自身特点,深挖本地特色资源,开发劳育课程。
(二)从实际出发,多层面有梯度设计劳动教育的内容
从学校实际和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特点,开发适合于各年级小学生参与的劳动实践活动资源。小学低段,劳动内容以自我服务为主,着重解决自身基本生活的需要。小学中段,劳动内容以服务与合作为主,引导学生参与家务劳动、学校劳动,培养服务他人的合作意识。小学高段,劳动内容以培养社会公德和公民意识为主,侧重公益类劳动。
科学规划,立足长远。根据当地和学校实际,结合当地在自然、文化等方面条件,充分挖掘可利用资源,精选了一批符合学校实际、具有本土特色的劳动教育基地资源,形成了近期、中期和远期劳动教育规划。
(三)制定家务劳动指南
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我校根据市教育文件编制了《劳动教育清单》。《劳动教育清单》分层次、循序渐进地落实不同学段的育人目标。以丰富多彩的活动、劳动实践为载体,让学生在实践中增强劳动意识,掌握劳动技能,形成劳动习惯。假期里,为了督促帮助学生养成劳动习惯,学校搭建家校平台,下发家庭劳动评价表,帮助家长在家对孩子的劳动进行指导。
(四)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形成教育合力
学校将学校资源和优质社会资源进行有机结合,使劳动教育成为学校品牌,通过课堂活动、校外实践、延时服务特长实践、传统节日、研学旅行、劳动竞赛等方式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
1.劳动课堂实践体验活动:剪纸、手工作品、劳动实践课程。
2.研学劳动课程:体验集体生活
3.校外实践:亲手体验非遗课程——剪纸,制作母亲节礼物。
4.“五一”劳动节开展劳动竞赛、整理个人卫生比赛、“美食美客”家务劳动。
学校建立课程完善、资源丰富、模式多样、机制健全的劳动实践教育体系,形成普遍重视劳动实践教育、学生参与劳动实践常态化的浓厚氛围。学校开足开好国家规定的劳动实践类课程,并在各学科教学中有机融入劳动实践教育。学校为学生创设各类劳动实践岗位,形成“人人有岗位、个个爱劳动”的局面。学校教育学生积极开展力所能及的家庭劳动,明确各学段学生普遍应当参加的家务劳动内容,布置学生进行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作业,大力表彰积极参加家务劳动的学生。
(五)创造性劳动,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
学校自2018年以来便致力于创客以及机器人教育的研究并开始着手组建我们的校园创客空间。依托全省中小学创客大赛、聊城市中小学创新技能大赛等上级组织的活动,再结合学校电脑绘画大赛、Scratch创意编程大赛、创意手工大赛等,提升学生的创新素养,营造了浓厚的创客文化氛围。
(六)利用疫情防护活教材开展劳动教育
1.榜样引领,人人做“最美奋斗者”。老师们抓住“逆行者”这一劳动教育切入点,通过与学生线上交流的机会介绍这些抗疫英雄的故事,帮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培养学生劳动意识和勇于担当的品质。
2.居家种植,体会生命的意义。为了让学生们学会尊重生命、贡献社会,学校结合农耕课题开展居家种植课程,主要以盆栽绿植或水培蔬菜为主。每天同学们都会看到植物的变化,学生们通过照顾幼苗生长、认真观察植物成长过程,体会生命的顽强与生命的价值。
3.创新实践,感受知识的力量。引导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敢于质疑,勤于思考,积极参与小发明小创造活动,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假期里,学校给学生部署安排特别的实践活动---“学先锋,争当小小科学家”。通过打造家庭实验角这一措施,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素养,激发学习动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七)多元评价,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建立科学、合理的劳动评价体系是促进学生综合发展的重要举措,开展小学劳动教育的评价研究,建立基于对学生、教师、劳动教育课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1.学生评价:结合劳动教育的客观实际,着眼于学生的成长性、发展性实施多元化评价。
(1)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内容可以从学习态度、团队精神、创新能力、劳动态度、操作技能等多方面进行一系列评价。
(2)评价方法多元化。评价方法可以根据不同的劳动课程用“等级+特长”式评价、作品评价、劳动竞赛评价等方法体现学生的成果。
(3)评价主体多元化。以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家庭评价、社会评价等方式鼓励学生健康发展。
2.教师评价:主要是对教师规划设计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专业发展意识与责任心、团队合作等方面进行评价。
3.课程评价:包括对劳动教育课程目标、内容、实施过程和对教师与学生评价设定的合理性进行评估,通过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家长的反馈、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等形式进行修改完善。
四、多方保障,提升劳动教育支撑能力
(一)组织保障。学校党组织牵头成立专门工作机构,成立学校劳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党组织主导、校长负责、党员教师示范、群团组织参与、家庭社会联动的工作机制,统筹组织实施。
组长:高安庆 张虎
副组长:李永生 张克超
组员:党员教师 劳动实践课教师 中队辅导员
(二)经费保障。学校安排公用经费等资金开展劳动教育,为教师培训、购买劳动器材、耗材等提供充足的经费保障。
(三)安全保障。学校加强师生的劳动安全教育,强化劳动风险意识,建立健全安全教育与管理并重的劳动安全保障体系。制定劳动实践活动风险防控预案,完善应急与事故处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