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水镇滴灌技术助力农业旅游发展 | |||
| |||
萌水镇滴灌技术助力农业旅游发展
“咦,妈妈快看,这里有好多长长的小黑管,快看,这棵树穴里的黑管还在滴水。”文昌湖农业生态博览园里,一名小游客,指着园内葡萄树下正在滴水的黑管,兴奋地说。这些长长的围绕园区内的小黑管,是文昌湖农业生态博览园新上的滴灌设备。 为发展萌水镇特色旅游,提高文昌湖旅游度假区知名度,扩大文昌湖的影响,建设新的旅游亮点,萌水镇抓住现在都市人旅游新方向,以吸引人气体验农家采摘乐趣为主攻方向,在文昌湖农业生态博览园引进了上万株优质樱桃树,新建百亩樱桃采摘园,即让昔日寸草不生的荒山披上了绿色,又增添了萌水镇旅游新景点。 随着樱桃树一颗颗的种植、生长,慢慢形成了密密的树林,但是如何浇灌成为了生态博览园的首要解决问题。该园座落于萌水镇桃花山上,而桃花山上向来缺水,用水不足与用水需求不断增加的矛盾日趋明显,解决浇灌问题迫在眉睫,为了发展高效用水节水农业,萌水镇积极开展推广滴灌节水灌溉技术。 滴灌灌溉技术是目前干旱缺水地区最有效的一种节水灌溉方式,水的利用率可达95%。它利用塑料管道将水通过直径约10mm毛管上的孔口或滴头送到作物根部进行局部灌溉。滴灌较喷灌具有更高的节水增产效果,同时可以结合施肥,提高肥效一倍以上。可适用于果树、蔬菜、经济作物以及温室大棚灌溉,在干旱缺水的地方也可用于大田作物灌溉。滴灌属全管道输水和局部微量灌溉,使水分的渗漏和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同时,又由于能做到适时地供应作物根区所需水分,不存在外围水的损失问题,又使水的利用效率大大提高。灌溉可方便地结合施肥,即把化肥溶解后灌注入灌溉系统,由于化肥同灌溉水结合在一起,肥料养分直接均匀地施到作物根系层,真正实现了水肥同步,大大提高了肥料的有效利用率,同时又因是小范围局部控制,微量灌溉,水肥渗漏较少,故可节省化肥施用量,减轻污染。运用灌溉施肥技术,为作物及时补充价格昂贵的微量元素提供了方便,并可避免浪费。滴灌系统仅通过阀门人工或自动控制,又结合了施肥,故又可明显节省劳力投入,降低了生产成本。 通过对地理环境的分析,该园投资50余万元,自桃花山中腰至桃花山下安装了全长8万米、覆盖面积500余亩的滴灌设备,不仅使百亩樱桃园得到了充分的灌溉,园区内葡萄、猕猴桃等果树的灌溉条件也得到有效改善,一个新型景区正以绿色园林、红色鲜果、快乐采摘呈现给广大的游客。据园区粗略估算,仅樱桃采摘这一旅游项目每年将会为园区带去约300万元的经济收入,并且游客们通过采摘活动也了解到了樱桃树的生长、栽培、管理等各方面的知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下一步,该园区将统一规划,将滴灌技术应用到该园区葡萄园、桃园、梨园、茶园、核桃园等全部作物,使滴灌技术覆盖整个园区,为萌水镇农业旅游项目注入新的活力。 据悉,文昌湖农业生态博览园已先后投资9800余万元,开山、整穴、造地700余亩,造林绿化1100亩,投资5000余万元,建有特色牧业养殖区、农业观光采摘区、动物观赏区、马术体验娱乐区、农家生态餐饮区,假山、瀑布、凉亭等13处,并建有高标准的冬季温室采摘大棚2处、桂花等南方花木观赏大棚2处,实现了四季见绿、三季见花、两季摘果,形成独具特色的山地休闲观光旅游胜地。该镇的另一个生态农业项目,淄博金泽农业科技生态园项目,在前期投资2400余万元,建成17个高标准蔬菜、瓜果棚基础上,2015年计划流转土地600亩,投资3000余万元,新建4个高标准联动大棚和6个高标准高温棚,并配套50亩喷灌设备,200亩滴灌设备,新型、高效、采摘、观光、特色农业正在一步步引领萌水镇打响都市农业旅游牌,打造淄博市近郊特色旅游度假强乡镇。(文:仇法升、杜红玉) | |||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 |||